在随后的分享环节,政、产、学、研各界翘楚从各自角度分享了关于精准医疗发展的真知灼见:

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泌尿外科学教授、研究员 、国家医疗器械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顾汉卿教授就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项目技术要求与审评这一课题进行了演讲,他谈到我国正不断加快创新医疗器械上市的审评审批,我国创新产品注册持续爆发。他还详细分析了当前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的范围、技术专利发明特点要求。
创新审批和优先审批两大绿色通道明显缩短了创新和临床急需等医疗器械产品的上市时间,不但为解决临床需求提供了极大帮助,也大大刺激了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
精准诊疗离不开先进的影像诊断设备,如何通过医学影像终端标准化提高诊疗精准性一直是业内人士探讨的话题。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国家医用显示器性能检测CNAS认可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邱学军院士针对精准诊疗新发展一医学影像终端的标准化这一主题展开了演讲,他详述了当前医用显示器的应用场景新特点,还重点分析了当前医用显示器的行业标准主要涉及内容,其中包含技术要求23项以及现有国内外的标准对比。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基因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基因测序行业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可造就千亿美元级市场。基因科技成为投资者追逐的热点。华大松禾资本管理合伙人曾晓玉就当前的热门赛道——基因科技投资展望展开演讲,她详尽描述了基因科技创新成长发展史及当前基因产业全景图,还分享了当前整体投资大环境,当前以精准医疗为核心已形成了防、诊、治全流程的完整产业链并成为了当前新兴投资的大蓝海市场。

产品检验检测已成创新企业必须要跨越的一道门槛。近年来,江苏医疗器械检验所充分发挥“赋能”作用,在推动创新产品检验检测与服务相结合,加快推动全国医疗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人因工程专委会副秘书长缪佳就优化检验医疗器械创新网体系,助力医疗器械创新网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演讲,他首先介绍了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概况以及江苏省目前创新医疗器械审查情况,强调了检验检测在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和安全方面的关键作用,后续检验所还将采取更多举措加强对检验医疗器械创新网,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医疗器械检验检测需求。

数字时代医疗健康变革中该如何应对新型诊疗技术和新型医疗健康需求等方面的挑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生金域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加义就数字时代国际IVD创新路径与发展方向展开精彩演讲。他提到,当前我国IVD行业目前面临着两大核心问题。首先,企业规模较小且产业集中度较低,这导致了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其次,科研方向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明显错位。但我国IVD产业在疫情期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我国IVD产业已经涌现了约2300家生产企业,数量居全球首位。但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关键技术缺乏自主研发,尤其是在光学、流体、计算和集成等四大核心技术领域落后。王加义表示,我国未来在IVD领域的发展要注重四个基本点:强化基础、大小兼顾、软硬兼施、落地服务。

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需要联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等不同创新主体,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苏州国科医工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文飞为所有与会者针对先进医疗器械发展趋势及医工所思考与实践这一主题展开演讲,他分析了当前医疗器械细分领域的发展现状,其中以IVD、心血管、影像、骨科等相关产品市场规模较大,他还分析了当前生命科学领域国内外产品、技术及企业对比及展望了仪器设备、二代基因测序、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组、医学影像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