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太平洋那边传来的消息一天比一天惊悚。
美国政府从拿人民生计开玩笑,发展到了拿美国人民的生命开玩笑!
4月10日,美国FDA爆出惊天大瓜:将逐步取消对单克隆抗体疗法及其他药物的动物试验要求,转而采用基于人工智能(AI)的计算模型、类器官等研究方法,并且该方案将立即开始实施。
FDA在其官方声明中声称这是“一项开创性的举措”(还挺骄傲),旨在促进公共卫生,提高药物安全性并加速评估过程,同时减少动物实验,降低研发(R&D)成本并最终降低药物价格(还怪贴心的)。
作为医疗行业从业者,动物实验在研发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方面,药企需要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毒性反应与特殊毒性研究,评估药物安全性,确定安全剂量范围并判断致畸、致癌、致突变风险;
另一方面,借助其建立疾病模型与开展药效学研究,评价药物有效性,揭示作用机制、明确有效剂量。
此外,动物实验还为临床试验提供参考,助力制定给药方案,依据实验结果预测人体反应,降低临床试验风险,是保障药物安全有效的关键步骤。
以AI取代动物实验,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模拟药物在人体内的行为,预测副作用,无异于将人类的生命健康托付于AI模型与深度学习算法。
然而,生物医学数据复杂多样,影响 AI 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用过AI进行深度内容制作的人都知道“AI惯是会无中生有的”,目前相关数据质量和完整性仍有待提高。
并且,许多深度学习算法是黑箱模型,难以解释决策过程和依据。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科学家需要了解模型如何做出预测,以便验证结果和进一步探索,可解释性问题亟待解决。
尽管 AI 技术发展迅速,但在短期内,AI 和类器官技术尚无法完全取代传统动物实验。尤其是在生物分子层面和复杂系统的响应模型中,仍需结合传统研究方法和新兴技术,以保障人类健康。
取消传统动物实验,意味着全球药品安全风险或将大幅增加。
但若仅是为了帮助生物医药行业降低研发成本,缩短药物上市时间,而选择无视危险,只能说:离谱妈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除了这个瓜,近日同步放出的还有为了缓解裁员影响以及缩减成本,FDA正在撤销所有员工必须到办公室报到的要求,允许审核员远程办公。
估计这条新规,也可能是FDA相关负责人在家“拍脑袋”想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