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国私募股权公司Keensight表示,由于“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打算终止对英国医疗设备制造商Niox Group的收购计划。
上个月,这家私人股本公司提出以3.458亿英镑-合每股0.81英镑(折合人民币共计约3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Niox。
Niox Group 的核心产品是全球首创的即时护理设备 ——FeNO 检测仪,用于哮喘患者的生物标志物(分数呼出一氧化氮)检测。该设备通过便携式设计和精准检测能力,已在欧美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年营收增长率达 15%。
尽管其创新性受到市场认可,但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4月初宣布对多国加征关税(包括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提高至145%,美国进口商品关税则被中国反制为125%),导致全球供应链波动加剧,医疗技术行业的股价普遍承压。
01
30多亿,说停就停
据悉,Niox Group 的 FeNO 检测仪生产中约 60% 的核心零部件来自中国,特朗普政府 145% 的关税直接导致其生产成本激增 38%,毛利率从 42% 骤降至 18%。
这种困境并非个案,英国 Belluscura 因 85% 原材料依赖中国被迫取消 2025 年营收预期,股价单日暴跌 50%;GE 医疗也因受关税冲击,4 月 9 日股价下跌1.6%。
数据显示,美国医疗设备进口中 32% 的零部件和 45% 的原料药依赖中国及印度,关税政策导致的供应链断裂风险正在行业内迅速扩散。
华尔街分析师警告,若关税持续,2025 年全球医疗行业净利润率可能下降 5-8 个百分点。
此外,融资环境恶化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困境。
宏观经济动荡导致私募股权机构收紧资金,Keensight 原计划收购 Niox 的项目因关税引发的现金流风险,融资成本上升 2.3 个百分点,内部收益率预期从 25% 降至 12%,最终失去吸引力。
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医疗行业私募融资额同比减少 41%,跨国交易占比从 62% 降至 38%。这种融资收缩不仅影响企业扩张,还可能延缓医疗技术创新和供应链调整的进程。
02
关税影响下的
“多米诺效应”
Keensight的撤资仅是冰山一角。2025年4月8日,波士顿生物制药公司PureTech Health拒绝了私募股权公司Nordic Capital的收购邀约。
此前,PureTech曾确认与Nordic Capital就可能的现金收购其全部股本进行讨论。
但PureTech 董事会认为,当前市场估值未能反映其管线价值,且北欧资本的收购条款(要求放弃 20% 的研发预算)可能损害长期竞争力。这一决策与关税政策形成共振 —— 生物制药行业对供应链的依赖虽低于医疗器械,但原料药(如布洛芬、肝素)80% 依赖进口的现状,仍使其面临成本压力。
然而,Nordic Capital的初步私有收购提议被PureTech董事会拒绝后,该公司随即宣布不会继续推进收购。
根据《城市收购与合并守则》第2.8条规定,Nordic Capital在收购PureTech方面受到某些限制。尽管如此,Nordic Capital仍保留在遵守收购守则和其他适用法规的情况下购买PureTech股份的权利,并可能在特定情况下于未来六个月内宣布或参与对PureTech的收购要约。
03
关税影响巨大
关税政策对全球医疗行业的冲击正呈现短期剧痛与长期重构的双重图景。
短期内成本压力集中爆发
美国本土化战略遇瓶颈,本土一次性注射器生产成本较中国高 30%-40%,企业在关税安全与价格竞争力间难以平衡。
长期产业格局也在加速重塑
中国高端医疗设备企业逆势崛起,联影、迈瑞等厂商在影像设备市场份额从 2020 年 18% 跃升至 2025 年 34%,政策驱动的设备更新潮进一步挤压外资空间。
技术自主重要性凸显,联影医疗在高端影像设备领域实现多项世界级突破,包括全球首台2米PET-CT和人体全身5.0T磁共振,打破了GPS(GE、飞利浦、西门子)的长期垄断。其2024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达11.9%,超越飞利浦成为中国市场第三。
稳健医疗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属地化生产,华海药业转向印度市场分散原料药风险;美国医疗器械协会与政府协商关税豁免,中国医药商会联合 15 国发起供应链稳定倡议。
政策层面,中国借 “一带一路” 推动东盟出口增长 27%,美国通过产业补贴强化本土制造,但效果尚待检验。
值得警惕的是,若企业过度投入供应链调整,可能导致研发失血,削弱行业长期竞争力。这场供应链安全与技术主权的博弈,正重构全球医疗产业竞争逻辑 —— 企业需在成本控制与创新投入间精准平衡,政策制定者更应避免保护主义加剧公共卫生资源错配。唯有回归医疗产业的协作本质,以开放政策引导转型,才能在动荡中稳固全球健康根基。